這部電影改編自小說「Facebook:性愛與金錢、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秘辛」(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: The Founding of Facebook: a Tale of Sex, Money, Genius, and Betrayal)。

既然如此,就不妨順著性愛、金錢、天才、背叛四項來討論。

性和愛,high的時候難辨,但第二天早上不難。匆忙找內褲、趕緊閃人的是性。看到他在身邊感到高興的,是愛。

男主角的室友Eduardo和創業老手Sean代表了兩種用錢的態度,一者穩健、一者銳進。事後諸葛來看,也許你會覺得Eduardo真是小家子氣、太龜毛了。Sean就不是如此!只要看著他的眼睛,看著其中閃動的光芒,資金就像已然到位!一個準備大幹一場的創業團隊,怎麼能婆婆媽媽的蹲在那裡摳東摳西的算小錢?

62社群網戰3

是這樣嗎?

別忘了,那已經不是1994年Yahoo創立的年代。2000年前後,網路新經濟的熱潮正在大幅退燒,營利才是王道(例如台灣指標性的《明日報》,便是2001年初被迫關站)。於是「會員流量」重回「現金流量」;淘金客嘴上的「本夢比」,重回投資客Excel表上的「本益比」。當時搞Portal(入口網站)、搞Content(內容網站)、等著股票上市一夕致富的公司不知幻滅了多少?倖存者莫不轉小火燒錢,生怕錢燒光就Game Over了。Facebook的設立,遲至2003、2004年。Eduardo小心翼翼的擠地鐵、拉廣告,是符合當時氛圍下的安全作法。只是,他沒想到Facebook居然又是一個Yahoo。這比中頭彩還小的機會居然掉在他的頭上,誰想得到?Eduardo謹慎的態度,並非全錯。

反而是Sean那種揮金如土的調調,讓我想起了以前任職公司的一位董事。有一次他開會遲到,大家乾等。結果他才踏進董事會就說「沒法度,電風把股票吹得滿地都是,撿太久了啦」,會場於是哄堂大笑。我一直記得董事們春風得意的這一幕。幾年後公司垮了,從百大企業垮到一點不剩。回想起來也就是垮在「輕忽」。所以如果Sean這種人當家,說不垮我是不信的,時間早晚而已。

The Social Network

再說天才這一項。

男主角Mark是程式設計的高手,但他最強的天份是見機快、反應快,這和那幾個風度翩翩的傻帥哥一比就非常清楚。帥哥顯然不是創業的料。Intel創始人安迪格鲁夫(Andrew Grove)有句名言:「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(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)」。如果帥哥玩真的,鬥志就會猛烈燃燒,這連睡覺都嫌浪費,怎有時間去練習划船?(奇美董事長許文龍也要幹一輩子江山穩固之後,才敢偷閒釣魚。)帥哥腦中一張草草的藍圖,既然慧眼識了英雄,又知程式是瓶頸所在,居然沒有天天買宵夜、拿到宿舍去巴著這個小老弟,四十多天下來單靠Email、TXT聯繫,實在太大意了,這種龜速的判斷力會成功,那才奇怪。

62社群網戰2

最初,Mark一聽構想,馬上反問這與現存交友網站的差別?帥哥說,關鍵在於「哈佛.edu」的封閉網域可以滿足女孩子高攀的遐想。話沒講完,Mark已完全了然,立即表態加入。隨後,他發覺「挑明了情感狀態、方便人談情說愛」才能鞏固網友的黏性,馬上修改程式,一分鐘也沒耽擱猶豫,開站之後果然一炮而紅。他紮穩哈佛的基礎後,開始擴展。

(附註:聚集小眾,形成小範圍內堅實的粉絲力量,然後才向外引爆連鎖反應,這比大張旗鼓的向市場宣傳要省錢省力。這很像導演李安發行《斷背山》的策略【詳見《一山走過又一山》,2007年,如果出版社】。藉流行之力,甚至主導了流行,這是Facebook在眾多同類網站中脫穎而出的主因。而Facebook也從大學生的交友平台,擴大成為今天許多行業不敢不跟上來的行銷管道。)

這其中固然也有「時也、運也、命也」的成分,但Mark一開始牢牢固守「交友找對象」的這個原始概念,打下了後來成功的堅實基礎。年紀輕輕,其眼光之俐落,叫他第一名也算當之無愧。

背叛,是電影的重頭戲。

Mark確實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,但也不是全然背叛。對女友,是報復。對提供構想的帥哥,是忌妒(當他看見人家的體格,看見人家的英俊,看見人家所謂上流階層的社團與所謂上流階層的俱樂部,已經是一肚子醋,譙到無力,怎麼會甘心再去抬轎?他決定加入的那一刻,已經決定離開,這還不算真的背叛)。真正的背叛是對室友Eduardo。

事業初成,Eduardo不甘受冷落,狠心凍結了資金帳戶。這次的不愉快造成了心結,但衝突多的是辦法可以解決。哪怕真要決裂,來個漂亮的結局也不難,偏偏他就去選用了一個最賤的方式—暫時隱忍,然後在增資換股時使詐,讓Eduardo迷迷糊糊權益盡失,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。Eduardo下殺手鐧在前,實在也怨不得人翻臉在後。然而,Mark沒有Eduardo無所謂,Eduardo沒有Mark就沒搞頭,我強人弱,朋友一場,這又何必呢?

律師說:「你不是渾蛋,你只是一直努力變成一個渾蛋」(You are not an asshole. You a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.)。我倒覺得這不是很公允的批評。若我是律師,我會告訴他「你不是渾蛋,但你繼續下去就會是」(You are not an asshole, but you will be one if you keep trying.)。

最後一幕刻意諷刺:一個背叛朋友的人,創立了幫五億會員交朋友的網站。然後在這個網站中,他寂寞的想結交一個朋友。

想做怎樣的人?想交怎樣的朋友?想要怎樣的人生?領死薪水的上班族要想,身價多少億美金多少億台幣的富士比富豪,一樣要想。

英文片名 The Social Network
出品年代 2010年
故事地點 美國
導演 David Fincher